家族排列運用報告 身心創意完形人生歷程之自助運用 /文蔚

前言:
我個人在監所服務即將邁入第十個年頭,這個職場帶給我的學習不是三言兩語所能道盡,但由於我目前對犯罪人的觀感和當初剛進入職場時有很大的差異,加上長官對工作的要求和限制日漸增加,且學習家族排列後希望用運用這個方法持續為司法體制及受犯罪處份人服務,然個人所學在目前職務上無從發揮起,我心裡明白這其實是個警訊,該是離開的時候了,但卻總是沒法將思想化諸行動,就在威爾菲演講那天我明白該是做一個明確而合宜的抉擇時候了,讓生活做些調整來順應生命之流的方向。雖然我是想改變卻又有很多無力感和抗拒,但我並不想再求助他人來為自己排列。
威爾菲(Dr. Wilfried Nelles)工作坊次日我收到鴻祥託玲瑢所帶回來的這本伊娃.麥德隆博士(Eva Madlung Ph. D.)和芭芭拉.英耐肯老師(Barbara Innecken)合著,由香港的鄭立峰老師翻譯的「尋找心靈的鏡子」(Entering inner images),才看了一半就當下明白自己的議題正可適用書中所述的「心智創意完形」(NIG, Neuro-Imaginative Gastalting)來工作,並且也是讓自己親身體驗這種融合NLP,家族排列,完形治療和藝術治療的全新工作方式。
然而想歸想我還是拖延了半個多月,於是給自己下了最後通牒,到書店買了色筆,並要求自己務必要在當天內完成這件事,可笑的是我發現自己還蠻不想去碰這個議題的,因為一直到快半夜我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工作。

過程:
首先我用非慣用的左手(以下各畫皆同)畫了張圖代表我目前想考觀護人卻又不願賦諸行動的現況當做「現在問題」,開始時我連把筆從筆筒中拿出來都有抗拒,心裡老大的不願意,也不知道要畫什麼,於是隨手用藍筆和綠筆畫了兩條彼此交錯的之字線,這時我發現自己內在有許多不舒服的感受湧出來,肚子也開始發漲,且有五內翻騰之感,隨後就不自主地用紅筆塗滿整張紙,並畫了個黑色外框的人型代表我自己,它有著一顆紅心還流了滴淚,最後我畫了牢籠把它關在裡面。(圖一)

接著我畫出我的「未來目標」,亦即當上觀護人之後的情景:一輪暖陽、一片綠地、一片藍天、兩片雲朵,我帶著愛和花和不知名的案主在草地上共舞。(圖二)
最後我思考過去有哪些事可以做為資源幫助我跨出現況邁向目標的,我選了三件事來提供我支持:
「資源一」,從家族排列中所學得對人的尊重和應有的助人態度,還有從中感受到父母給我的愛;我畫了H代表家族排列,藍方標代表爸爸,紅圓標代表媽媽。(圖三)
「資源二」,當年我以破釜沈舟的決心辭掉工作,用不到九十天的時間順利考上司法特考而獲得現在監所管理員的職務;我簡單寫數字代表九十天,並畫上法務部的梅花天平標誌。(圖四)
「資源三」,高中時期我曾是班上最後一名,之後發奮苦讀成績扶搖直上;我用灰色畫出班上名次,黑色的部份則是我所考過的名次。(圖五)
接下來設置空間心錨,我依時間軸線分別排出「過去資源」、「現在問題」、「未來目標」三者,並用一張白紙代表「超越立場的第三者」放在一個可以總覽全局的位置上。(圖六)

我先站在「現在問題」上,感覺到自己視線茫茫然,沒什麼焦點,且不敢直視「未來目標」,但不管我怎麼轉移視線目標總會在視線範圍內,而身體覺得沈重無力,不自主地低頭,右手還自發性地抖動著,這時心裡有個聲音是:『夠了!是該離開了!』
站在「未來目標」上,我覺得非常輕鬆,而且視野明顯寬廣許多,感覺自己活力十足且可以做的非常多,自己有很多的愛可以分享出去,也想為這個世界做些好事。接著我轉身回頭去看「現在問題」,覺得這工作還真不合適,限制太多又無從發揮,此時心裡一句話浮現,說:『到底還要撐多久你才甘願,你到底要不要來服務我。』
回到「現在問題」的位置,聽了剛剛那句話之後,原本抖動的手漸漸平靜了下來,我開始可以正視「未來目標」,我打了個嗝,同時感抗拒開始鬆動,但覺得自己想動但還動不了,和「未來目標」間有段距離。
站在「資源一」上頭,我感到全身都在發熱,一股愛的流動在身上每個部位平穩流動著,而眼睛關注的是全世界,心裡沒有分別,也沒有雜念,雙手會不自覺地張開想擁抱全世界;看著問題再看目標,會覺得:『嗯!是該這樣,該把愛帶給更多的人。』
站上「資源二」,我看著「現在問題」,會覺得要是沒有我就不會有它,對「資源一」的感覺也是,而且並不覺得「現在問題」有什麼不對勁兒,因為在當年考上這個工作對我來說是最合適的決定。這提醒了我,我得要感謝當年這場考試,因為它改變了我的一生,讓我得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對現在的工作我也該也存感激,因為它養了我這麼多年又教會我許多事,還因此讓我接觸家族排列,得以重新和父母連結並找到自己在原生家庭的位置。
在「資源三」的位置令我感到鬥志昂揚,看著現在問題會覺得其實不算什麼,就把在這個位子上的的毅力和堅持帶過去就對了!但在此同時身體開始有些發冷,我想起當年為了成績衝過了頭把身子搞壞了的事,對我來說這也是個重要的提醒,無論做什事都得注意健康。
立於「超越立場」之上,看著「現在問題」,發現那其實並不是個好位子,因為被困住了,尤其看到那片紅色我不禁莞爾:『老天!林文蔚,在這個位子上有那麼多情緒的話,你確實離開比較適當。』再看看「未來目標」,感到那是比現在合適的,是個真正可以貢獻自己的地方,不自覺的視線再回到「現在問題」上,心想:『既然有這麼個好地方,你為何要死巴在這裡不動呢。』看著「資源一」:『嗯!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核心資源,有非常強大的力量可以給目標愛。』;看看「資源二」:『不到九十天就搞定一個考試,那現在用心準備必定不遲。』;再看「資源三」:『用這樣的勁兒,沒什麼做不到的事兒,倒是別衝過頭就是了!』
現在站回到「資源三」,重新感覺這位置上的力量,然後將它放在「資源二」的下面,跨一步站在「資源二」上,發現人很有活力且原先「資源三」那微微發冷的感覺也不見了,看著「現在問題」和「未來目標」,覺得它們之間的差距沒原先那麼的大。(圖七)

將「資源二」和「資源三」放到「資源一」之下,往前跨上「資源一」的位置,覺得視野比之前清楚,體內愛的流動比剛剛單獨只有「資源一」時還要強烈,看著「現在問題」,覺得自己可以改變這樣的現況;看著「未來目標」,很篤定這是我未來要服務的方向。(圖八)

將所有資源帶到「現在問題」位置之下並站在上面,發現變化蠻顯著的原先的沈重、無力感、無法聚焦這些狀況都不見了,人站得直挺挺的很有活力,體內的愛緩而豐沛地流動著,心頭的抗拒開始瓦解,我打了個長嗝,內在的情緒和不安被推了出來,看著「未來目標」覺得沒有距離感,也希望可以為它服務,很自然地張開雙手,身體也開始前傾想走向它。(圖九)

換站在「未來目標」上,看著擁有資源的「現在問題」,發現彼此之間已沒有什麼差距了,且非常希望它可以快點過來服務我。
改站到「超越立場」的位置,看著「現在問題」和「未來目標」覺得彼此間的差距少了很多,對「現在問題」的變化感到滿意,但也希望「未來目標」可以明確地提出邀請,而「現在問題」可以給出承諾,視線就這麼落在「現在問題」之上。
回到「現在問題」上頭,看著「未來目標」,對它說:『我希望可以為你服務,我願意給出我自己,如果你願意,我想走向你,如果你覺得我合適,我會聽從你的召喚,我們可以一起為世界做些好事,把愛傳出去。』
站在「未來目標」上,很高興「現在問題」告訴我這些話,於是說:『我很高興你可以加入我,為我服務,我召喚你前來。』說完身體開始前傾,雙手微微張開歡迎它。
再度站在「超越立場」的位置,很滿意它們彼此的互動,覺得空間上的距離不久就會消失,兩者間不再有所差異,此時視界落在「未來目標」上,非常期待能看到有好的事情發生,心頭暖暖的。

效果:
次日早晨我重現圖九的位置,站在現在位置上重新去感受,之後將三張資源圖在對折放進制服口袋上班去,我發現自己變得無時無刻都想讀書,即使沒什時間還是會讓自己翻上幾頁,當人累了的時候不會像以往硬撐,會給自己適度的休息。
當然,剛排列完所呈現的影響,我預計在一週之後重新評估是否要加入其他元素或重新繪製某些圖,屆時會再寫追蹤報告,
感想:
就我個人來說除了用來幫助自己之外,當然也是希望在運用新方法作個案之前,可以先了解這方法對案主在身心上的影響及效果,在親身體驗無可厚非的我會拿之前的家族排列三種一對一工作方式做比較。
首先是就自助的部份,以觀想、色板、小人偶三種方式,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在排列過程中雖然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一些問題的端倪,但由於自身就處在問題裡,所以難免夾雜一些個人的觀感及期盼,不但在排列時不能客觀中立,連我自己都有自說自話的感覺,所以就工作的效果來說顯然力道不夠,而在NIG中加入了「超越立場的第三者」這個元素,對釐清問題的格外有幫助,即便是混淆了自己的觀感,但至少可以用比較超然的位置來看自己的問題;此外,在排列結束後,將圖畫帶在身上一陣子會有「下錨」的作用,讓我只要看到或碰到圖紙,就會想到排列過程中所獲得的力量,以及自己應該注意什麼,或要做哪些事才能離目標更近;還有每天可以在早起晚睡時花大概五到十分重現空間心錨的,重新去站在各張紙上頭,可幫助自己重溫當時的感受,並持續和資源保持連結, 這點做法上和克勞斯.彼得.宏老師(Dr. Klaus-Peter Horn)所教的「個人內在微系統排列」(Micro-System Constellation)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我們也可以就此審視和比較所感受到的是否開始有所不同?對問題、對目標的看法是否慢慢開始改變?需不需要再加入其他元素來支持我們?亦或是對原來的問題或目標重新繪圖?
在助人方面,我在一對一個案中比較常碰到的情況,那就是案主的想像力和工具本身的條件限制,無論選擇用觀想、小人偶或是色板做為工具時其實或多或少都是用案主的想像力在工作,這不同於在團體中做個案,有會自己動、自己說話的代表,所以在做為一對一時對有些想像力沒那麼豐富的案主來說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他們有時很難或是要很花時間來進入情境,因為色板對他們來說是無意義的色塊,小人偶是孩子玩具,要他用觀想的?厚!老天!他就是想不來;當然這時候如果能用催眠之類的技巧當然是有幫助的,但對沒學過催眠的人來說怎麼辦呢?要準備幾個朋友備用當代表嗎?但那不就又破壞了一對一個案的私密性了嗎?
手繪圖畫就不同了,由於張張徹頭徹尾都出自案主之手,圖的內容也正代表著切身相關的議題,所以這些圖畫對案主來說是完全有意義的,因此即使是想像力有限的案主也可以馬上進入治療情境。
再者,這方法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和時間了解案主,在開始準備作畫到繪製完成這段時間,案主所湧現的情緒、表情、肢體動作、每張畫的繪製時間長短、選的顏色等等,都可以提供我們做為參考,看案主對哪張圖的是有抗拒的?或是有期盼,是悲傷呢?或者是喜悅。
每張圖都是案主依自己內在的圖像以不擅用的手繪製而成的,所以含有許多思維以外的潛意識訊息在內,以我的例子來說,在繪製「現在問題」時我只是突然想用紅筆塗滿紙張,但實際上並不清楚那代表什麼,然而當我站在「超越立場的第三者」位置看這幅圖時,一切都很清楚,那代表的正是我在職場上滿溢的情緒。
最後是我個人對這方法的觀感,我喜歡這種重點擺在為當事人匯集力量,沒有去解決或牽扯太多和糾葛相關的事情,要如何改變化才能達成目標則由案主自己去設定,由他親手掌握改變的要素。不去批判個人現在狀況是對是錯,而是去肯定現在和過去都是邁向未來的基石,改變現在達成目標的關鍵要素其實都在我們的過去的人生歷程之中。
所以啦!以後外出做個案時,我包包裡除了原本的那盒小人偶外,還會多一盒色筆和幾張白紙囉!

PS.感謝小琪幫我在電腦上搞定這些圖

No comments: